帶口罩易爆瘡?了解成因與護理技巧!
分類:健康知識

「口罩瘡」主要因長時間佩戴口罩,在臉部形成悶熱、潮濕和不透氣的環境,加上口罩與皮膚之間的摩擦,導致毛孔阻塞、細菌滋生及皮膚發炎,從而出現暗瘡、粉刺等問題。
形成原因詳解
- 皮膚悶熱及潮濕:佩戴口罩會令口罩下的溫度和濕度上升,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,如果溫度上升1度,油脂分泌可能升10%。
- 細菌滋生:閉塞的環境加上口腔排出的濕氣、汗水、皮脂,容易令細菌大量繁殖,形成暗瘡與粉刺。
- 毛孔阻塞:皮脂、老化角質和污垢滯留在毛孔內,當排出困難時,最終形成口罩瘡。
- 摩擦與過敏:口罩長時間與皮膚磨擦可刺激或損傷皮膚,個別人士更會對口罩物料、膠水等過敏,加劇發炎風險。
容易爆發人群
- 油性皮膚及本身有敏感或濕疹者更容易出現口罩瘡。
- 壓力大、日常清潔不足及長時間佩戴口罩者,亦屬高風險人群。
常見問題FAQ 🤔
Q1:口罩瘡有甚麼徵狀?
A1:主要為下巴、嘴巴及面頰處出現暗瘡、粉刺、黑頭、泛紅甚至痕癢。
Q2:敏感肌膚可以如何減低爆瘡風險?
A2:選擇有認證的低敏口罩、避免臉部長時間磨擦,並做好日常清潔補濕。
Q3:解決方法有甚麼?
A3:可選用控油、抗菌及舒緩成份的護膚品,如薰衣草萃取、溫和潔面產品,適當換口罩及減少長時間佩戴。